close

經過一個禮拜與小野獸相處的時間,從時時刻刻備受折磨的感覺到最後大概讀懂心緒,捨不得分離。是一段讓人很難以忘懷的經驗。

*小野獸的由來是來自於昆汀布萊的同名兒童繪本 。

 

原來教養小孩是輕易的讓成人可以反璞歸真並且回到原點審思自己的機會。今天文章的分享角度是新手二媽媽的心路歷程--在心靈受傷破碎的時候,遇見一隻小野獸,藉由他的視野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界定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與信任。說是小野獸,不如說是未經人工裝飾的天使。

小野獸的視野大概在成人的膝蓋以下,所有的一切看起來都是如此巨大,一切都是如此新鮮。在肥肥短短的手掌所及之處,無不東倒西歪悔天滅地慘不忍睹。但是小野獸並不認為這是一場災難,甚至覺得東西墜落地面發出的聲響或者型態很有趣!那一種沒有過的體驗。

但是成人就不同了,在我們的背景框架知識裡,這樣的行為何其野蠻!從小我們就是被教育著,這樣不禮貌、東西會毀損、會受傷、巴拉巴拉,這樣的行為代表的是下一秒的負面評論與情緒。

於是為了撫平成人的不安,我們總在小野獸要把東西扯下來的前一秒,驚呼尖叫!『不行噢!!痛痛!!』『壞壞!!』

一歲三個月的小孩未必可以理解你的言語包含的意義。但是卻可以感受到你表情的驚慌、不耐、甚至怒氣。一次兩次,間接伴隨著拍手、打手、拽開手等等行為。於是他知道這樣的行為是要感覺到害怕恐懼。

不單單是這樣的事情,還有其他的事情。

 

我想,我們的恐懼都是被教育出來的。

 

絕大部分的人恐懼來自於未知,你知道恐懼,但你不知道你為了甚麼而恐懼著。也許是因為我們從小被教育著,甚麼樣的情況下你應該感受到恐懼。

在人群前,你該緊張恐懼。在接受新的事物的時候你該擔憂害怕。在做錯是你該害怕未知的待遇或評論。......

可是從不知道為什麼在人群前要去感覺緊張害怕?為什麼無法接受改變接受新鮮?......

為了自圓其說,偶爾我們會去賦予薄弱的證明之所以害怕的原因。害怕失敗、害怕挫折、怕痛等等

但其實把廉紗掀開之後,才發現原本朦朧曖昧的恐懼有多麼不堪一擊。

如同催狂魔遭遇快樂情緒瞬間灰飛煙滅一樣。

 

於是,我想著,若我踏著以往的路徑,教育出恐懼害怕的寶寶是不是很可惜?

也許我也在無形中剪斷他想探索這個世界的好奇心,被無以明白具體的恐懼阻礙了?

也許在他冒險的旅途上把一切搞糟,我們要教育的不是害怕而停止發掘得可能性。而且盡情讓他去探索,用他自己的感官自己的方式去界定這個世界對他而言是甚麼。

下一次在小野獸毀天滅地的冒險路徑上,我不會驚慌失措的把東西擺高藏起來,把他也給藏了起來。

 

小屁妏的可愛錦集:)

吃東西一定有一半以上都在餵給了地板!

甚麼東西都一定要搬要拿!!!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害怕 探索 教育
    全站熱搜

    dol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